三余论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宋初政治研究:以皇位授受为中心最新章节!

    因皇位授受而引起的宋初诸政治疑案,宋代以后人也颇为关注。www.Pinwenba.com虽然元、明、清时期之人同处于君主专制体制下,在议论宋初如“陈桥兵变”、“金匮之盟”、“斧声烛影”诸疑案时,大多依然诿过于臣下,但毕竟他们已无宋人评论当朝政治时所怀有的顾忌,故其有关论说要大胆直接许多。在论述宋初诸政治疑案时,后人多有指出“陈桥兵变”与“金匮之盟”二事为其中之关键者,一般皆认为“陈桥兵变”出自赵匡胤等预谋,如清人撰《评鉴阐要》卷七云:陈桥兵变,论者疑宋祖实与其谋。盖彼时匡义以手足之亲,赵普以心腹之寄,毅然部分,复入帐中密白,使非微窥宋祖隐微,岂至若此?且其受命而出,因变而返,遽行禅代,绝无愧辞,更足启后人訾议。虽当时朝不易位,市不易肆,其后布武修文,拨乱反正,而其得国之不以道,又岂能曲为原谅哉!((清)刘统勋等:《评鉴阐要》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全书》本。)

    但对于“金匮之盟”的真伪,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因“金匮之盟”所引发的“斧声烛影”事件,更是观点对立,争议激烈。其持论极端者如元人杨维祯《拟宋太史书赵普辞》云“晋王光义用柱斧杀兄于大寝”,又《慈母爱》诗云“床前戮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匮书”。(转引自《宋纪受终考研究》,第162、163页。)而明程敏政撰《宋纪受终考》三卷,全面否定“斧声烛影”,并撰《宋太祖太宗授受辨》一文探究“太祖、太宗授受之际,所以致后世之疑”的原因,在于“李焘删润《湘山野录》而启之,陈桱附会《涑水记闻》而成之”。认为《湘山野录》出自宋僧文莹,而记载陈抟预言太祖年寿、宋朝得国长短的《宋朝类要》当为道人所撰,故曰:“矧《类要》、《野录》皆托于佛老之徒之口,纵使有之,亦儒者所不道,而况于无乎!予之所笃信者,温公《记闻》之外,一无取焉尔。”(《宋纪受终考研究》,第179页。)邓广铭先生对此批评道:以如此态度,当然无法确断一种史料之真假。(《邓广铭全集》第七卷《宋太祖太宗皇位授受问题辨析》,第275页。)

    其实明人否定宋太祖死于谋杀,还有着现实政治的考虑。如明人何乔新认为“斧声烛影”真实发生过,并记云:“或曰:近时文江刘文介公俨策贡士,举此事为问,当时对者谓太祖、太宗友爱素笃,必无它故,文介置之上第。今子谓太祖死于弑,然则文介之见非欤?曰:文介当景泰之末,危疑之际,其言盖有讽焉,是岂万世之定论哉?”((明)何乔新:《椒邱文集》卷四《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全书》本。)所谓“景泰之末,危疑之际”,指明英宗因“土木堡之变”被俘,其弟景泰皇帝继位,此后英宗被释放归来,乘景泰帝病重而复辟。因此之故,刘俨在“策贡士”时,取否认“斧声烛影”的卷子“置之上第”。

    与宋人认为太祖“传位太宗,过尧、舜远甚”(《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壬午内禅志》,第497页。)的“大公”之举的说法不同,明、清不少学者指出杜太后遗命订立“金匮之盟”是一错误,而太祖传位太宗是为了酬答太宗于陈桥兵变中助太祖夺得帝位之劳,只是一场政治交易而已。明岳正《读论四首》云:按《宋史》太祖建隆元年正月辛丑,受命御汉、辽。癸卯发汴,日异实昭。是夕匆匆,黄袍竟被。以此观之,点检先策,已有成图。授钺会际,乘而遂焉。史曰:陈桥聚谋,理譬不许,不过北面三让义耳。愚意此举太祖本怀,发于太宗,成于赵普,所以后来违母之誓者,不过寻兄之盟耳。《类博稿》卷二《史论四首》。

    明刘定之(谥文安)撰有《宋论》一书。刘定之“究心史学,间读《宋史》,取其治乱兴衰之大者,辨其是非,评其得失,而著此论,凡二十有八篇。如论陈桥之变,以为本于太祖之素心;论金匮之书,以为出于太宗之假托。……他若引斧斮地之疑,屈己和戎之辨,皆先儒所未发,真百世不易之至论也”。(《椒邱文集》卷九《宋论序》。)而何乔新的观点要激烈许多:王天下者,父死而子继,祖殁而孙承,此古今之常经,天下之正义也。……而昭宪太后之命太祖,固欲舍子而传弟。夫太祖奋自戎行,执干戈,犯霜露,以斩艾四方之荆棘,积功累业,遂膺宝命,固欲传之子孙,以为万世不拔之业也。母子之心,岂不能察此心哉!而昭宪乃有是命,何也?盖尝求其故矣。陈桥之变,匡义与有力焉。兄终弟及,彼有心于神器也久矣,讵肯安于晋王而已哉!母子之间,必有密谋。意者昭宪溺爱少子,亦如娄太后欲立常山王演,独孤后欲立晋王广欤!当是时,太祖尚无恙也,百岁后,德昭、德芳之壮与否,未可知也。昭宪虽贤且智,岂能逆知身后之事哉,奈何以柴氏幼儿失天下而胁太祖也?然则昭宪之命,盖出于匡义之谋欤?太祖泣而受教,特黾勉从之耳,非其情也。故终身不立德昭为太子,亦不立匡义为太弟,寝疾之夕,召入寝殿,盖将二三德焉。此所以启宫人尽屏,俄而上崩之祸欤?予谓《春秋》之义大居正。昭宪之命,咈常经,悖正义,太祖虽违之可也。(《椒邱文集》卷四《史论》。)

    上述说法虽点出了陈桥兵变、“金匮之盟”和“斧声烛影”等事件之间的关联,但其论证却大多出自推测,而缺少史料依据,或所依据的史料颇有疑问,故其结论便难以令人信服。宋初诸政治疑案之所以被称作疑案,一则诸疑案大多发生于宫禁之内,属密室政治,当事人不言,外人难以备知其详;二则诸疑案的当事人如太宗还有意散布有违史实的内容,从而使得相关记载更加斑驳难合,真伪相杂,互为矛盾。再则为避免引起世人对太宗继位合法性的质疑,太宗及真宗对“国史”修撰多加干预,至《太祖实录》、《太宗实录》一修再修,从而宋人颇有“国史凡几修,是非凡几移”的感慨。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廷美事件以后不久,纂修“实录”所凭依的“起居注”已需“每月先奏御”天子审阅,“后付所司”;《长编》卷二四太平兴国八年八月辛亥条,第551页。而真宗初年,参与纂修《太祖新录》的王禹偁被赶出史馆,原因就是要阻止王禹偁秉笔直书、“轻重其间”。而宋代众多私修野史笔记,记载了官史讳避不书的宋初诸疑案,但不少内容并不确实,且时有得自道听途说的文字。为此,对记载有宋初诸疑案的官私史籍内容,需要考正其来源,辨析其真伪虚实,汇合众籍,以求其真。这也是李焘《长编》在记载相关内容时,不但对官史,而且对私家野史笔记,每每详加考辨的原因所在。对此,后世批评者似乎缺乏理解。如程敏政《宋太祖太宗授受辨》指责李焘删润《湘山野录》文字以记“斧声烛影”事,实启千古之疑:

    曰《实录》、《正史》皆谓太祖有疾,命内侍就建隆观设醮,而《(湘山)野录》以为无疾,方且登阁望气,下阶戳雪。《(涑水)纪闻》谓癸丑帝崩,王继恩始召晋王入宫。而《野录》以为太祖壬子夜召晋王,属以后事,遂宿禁中。故焘反复致诘于太祖之病否,太宗之出入、时日之先后,本以为删润之地,而不自知其删润之语未莹,反以启后世之疑也。(《宋纪受终考研究》,第179页。)

    看来程敏政对宋朝官修《实录》、《国史》因政治原因一修再修而失真、失实情况不够了解,故而会对李焘的有关考辨大加诘问。此外,后人在论说宋事引用宋人文献时,往往会篡改其文字以合己说。如明人陆容曾曰:前代史凡事更时未久曰“亡何”,曰“居亡何”,曰“居亡几何”,曰“未几”,其最近者曰“顷之”,曰“少选”,曰“为间”,曰“已而”,曰“既而”。至宋人作《唐书》,事或踰年,或数月,或数日,率用“俄而”字,后人效之。如叙宋太祖、太宗授受之际,一则曰“俄而殂”,一则曰“俄而帝崩”,以致“烛影斧声”之疑纷纷异说。尝考之,开宝九年冬十月壬子,帝以后事属晋王,癸丑夕,崩于万岁殿。太祖夜召晋王时,夜已四鼓。盖前后二夕,而曰“俄而”。一字不当,害事如此,叙事之文,可不慎欤!((明)陆容:《菽园杂记》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全书》本。)

    在记载太祖猝死时用“俄而”字者,有元初佚名所撰《宋史全文》卷二云“俄而上崩”,明人陈邦瞻所撰《宋史纪事本末》卷一云“俄而帝崩”。《宋史全文》主要取材于《长编》,《宋史纪事本末》主要取材于《宋史》,但《长编》、《宋史》并未如此记载,看来是撰《宋史全文》、《宋史纪事本末》者所改。又元人陈桱撰《通鉴续编》,“止据(李)焘所删润者书之,又于‘好为之’下,妄以己意添‘俄而帝崩’四字,复以宋后母子托命之语系之,则遂骇人之听闻矣。母子托命之语,本为王继恩召德芳而发,出于癸丑帝崩之后,而桱以属之壬子,且削去召德芳之事,而独存此语”,故而致误。(《宋纪受终考研究》,第179页。)

    在记载宋初诸政治疑案的相关文献中,李焘《长编》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但《长编》虽被后人誉为“真一代之良史也”,其所载宋朝“最大事”如“其于开宝之禅,首采吴僧文莹之言与蔡惇《直笔》,然后参以《程德元(玄)传》及《涑水记闻》,传疑也。其于涪陵之贬,引《建隆遗事》而实之,以太宗即位之初,廷美尹开封、德恭授贵州防御使,与太祖传位之迹略相似,以明传闻之说未可全弃,著实也”。此等皆“人所难言。凡此数事,浅识既不能言,拘儒又不敢言,而文简(李焘谥号)以宋臣言宋事,独能继南、董之笔,援《春秋》之义,发愤讨论,使众说咸归于一,厥功不在司马氏下矣”。((清)孙原湘:《天真阁集》卷四三《李氏续通鉴长编跋》,转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考略》,第5—6页。)李焘撰《长编》时,虽当朝天子出自太祖一系,然传位给孝宗的高宗却是太宗之后裔,因此李焘作为宋朝之臣,在记载宋朝“最大事”时虽称敢言“人所难言”,但毕竟要遵从最高之旨意,维护其统治稳定,所以在记载一些敏感事件时,仍存在着有意讳避的情况。同时,李焘“使众说咸归于一”的努力,也因其主客观的原因,而生出新的讹误。对此,在引用、研究中当汇集众说之考证、辨析之,以纠正其谬误,方能求得其真实。但对于宋朝史籍纂修过程中存在的如此复杂情况,不少明、清学者似乎并不很关注,故在论说宋初诸政治疑案时,或完全信从宋人的野史笔记以驳斥《宋史》之内容,或全引宋“国史”、《长编》以否定野史笔记之记载,从而偏颇一边,越加辨析而疑窦越重。这也是今日有关宋初诸政治疑案的研究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一大原因。

本站推荐:一号红人天价小娇妻:总裁的33日索情少帅你老婆又跑了与校花同居:高手风流天价宠儿:总裁的新妻蜜爱100分:不良鲜妻有点甜惹火999次:乔爷,坏!陆少的暖婚新妻总裁爹地超给力早安,总统大人!

宋初政治研究:以皇位授受为中心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恋上你看书网只为原作者顾宏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顾宏义并收藏宋初政治研究:以皇位授受为中心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