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 春秋大领主 > 第814章:这才是战国时代啊

第814章:这才是战国时代啊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春秋大领主最新章节!

    荀国有可能战败吗?这完全就是废话了。又有哪一个国家敢说自己一定会百战百胜,不会在某天品尝到战败的苦楚呢。

    只是吧,荀国战败的时间很有灵性,发生在了“新郑”这边极度需要支援的时间节点。

    现在荀国战败,荀会只是带来三个“旅”的荀军不但显得合情合理,某种程度上还算是一种仁至义尽。

    看一看,瞧一瞧呀!

    俺对外战败,还抽出三个用来保家卫国的“旅”去帮助盟友,不是一个合格的盟友又是什么,称赞一声守信义重承诺,没毛病吧!

    然后,荀国败了,损失了多少兵力,又丢了多少座城邑呢?这一点荀会没有提到一丝半点的消息。

    事实是什么?荀国真的败了,却是中行吴刻意选择了撤军,不是那种力战不敌的失败。

    他们多少有点讲究,撤军之后丢出三五座城邑让鲁国收复,再将战线稳在了“大野泽”一线。

    鲁国收复了之前失陷的城邑,他们为了提振军民士气,该不该大肆宣传战局出现扭转,取得了对荀国的一次大胜呢?

    等于说,齐、鲁、曹等国联军打赢了荀军,在鲁人以及其盟友的宣传下,肯定是会广传四方,宣传里的内容别想多么靠谱,十分能信三分都算多。

    荀国不会站出来辟谣,君臣只会默默忍受那些以自己为丑角的各种段子,用这样的代价来换取用更少的兵力援救“新郑”的盟友,而不被嫌弃或其它。

    吕武本身对后续到来的韩军来了去“密”那边有点意见,再碰到荀国这种事情,心里跟明镜似得。

    “公子,韩王、荀王未有致力援救范国之心,奈何?”吕武没那么烂给韩起和中行吴下烂药,纯粹讲出实情。

    汉国的援军已经抵达,在“新郑”这边是以汉军为主力在对抗楚国等联军。

    如果以一国都城陷不陷落来裁定一个国家是否被灭亡,范国的存亡无疑是依靠汉军来守住“新郑”这座范国的都城了。

    范鞅现在对韩国和荀国是什么感官?不取决于他内心的想法是什么,现实就是只有汉国派来大军救援,韩军离“新郑”远远的,荀国干脆只是派来了应付式的少量援军。

    那么不管汉国以后到底会对范国干出一些什么事情,吕武至少摆出了对范国的必救决心了。

    还有更现实的情况,因为韩国和荀国的所作所为,使得范鞅只能依赖和倚重汉国。

    范鞅没有表现出什么仇恨,有点懦弱地说道:“如事不可为,可要迁都向北?”

    他们这一边的后续部队开到,楚国那边也不是没有援军。

    在这两个月中,先后有大约六万左右的楚军抵达战场,另有其余敌国约四万左右的军队,以至于让“新郑”周边的敌军数量达到了恐怖的二十万有余。

    而那还是在哪两个月时间中,汉军、韩军、荀军和范军一再消耗敌军之后的数量,要不然敌军的数量会显得更多。

    “韩军与郑军在‘密’酣战,交战两月有余,战事仍然胶着。”吕武这次说话的语气和表情就有点嘲讽了。

    韩国在“四晋”当中的实力不算强大,但是也不至于跟子产麾下的乌合之众打成了胶着状态吧?

    职业军队跟乌合之众打,战斗力对比用一比五会过分吗?

    历史上,两三千职业军队逮着十多万乌合之众一顿猛揍,出现的例子可不要太多。

    最有名的就是东汉末年的一些战例,比如卢植只是带着三千“北军”就一再击败数量数万、十数万、几十万的黄巾军,跟郡县兵配合着就将黄巾军压缩到很小的活动区域,再一战歼灭黄巾军的主力。

    还有明末的卢象升,不一样是带着数千朝廷的军队,办到将“闯王起义军”撵着到处跑的情况吗?

    对了,“闯王”并不是单指李自成,有过好几代的“闯王”,其中李自成最出名罢了。

    现在是什么情况?

    韩国的军队可能没有汉国的常备军精锐,再怎么样也是一些平时锻炼杀人技巧,有着很高组织度和配合度的大军,他们怎么只是跟一帮没有经过训练的乌合之众打了个五五开呢?

    事情已经非常明显了,韩起不到“养寇自重”的程度,利用子产麾下乌合之众拖着,不想到“新郑”来玩血肉磨坊程度的交战绝对会是一个事实!

    这个道理其实不用吕武去跟范鞅讲,范鞅一听到韩起得到援军都无法击败子产麾下的乌合之众,一下子就该醒悟过来了。

    “楚王招狡诈,使计离间我等,以至于此!”范鞅一脸的咬牙切齿。

    吕武笑了。

    楚国使用邦交战术?多么合情合理的事情。

    更多的问题是韩起和中行吴早早就有什么想法了吧?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再来就是楚国使用邦交战术的时间,跟韩起、中行吴的种种应对,时间上好像存在了落差,韩起和中行吴更像是一种早有图谋的顺势而为。

    对于这一点,吕武其实非常能够理解。

    哪能只允许吕武算计韩国和荀国,不允许韩起和中行吴玩自己的手段进行抵制或反抗呢?

    只是论起来,尽管吕武有点想法,然而他在道义上并没有被抓住把柄;韩起和中行吴的应对则是显得下作了那么一些,更容易受人诟病。

    “我为今次战事之‘将’,‘将’全军,可发号施令?”吕武问了一句像是废话的问话。

    范鞅肯定要承认,并且主张吕武对战局有完全的指挥权。

    吕武又说道:“我可施令于韩王?”

    范鞅猜到了一些什么,答道:“正是。”

    “如此,我下令韩王半月之期击败郑军,率军赶来‘新郑’亦是职责之内。”吕武说道。

    这个命令在一天前吕武已经发去给了韩起。

    接到命令的韩起当不当一回事,要不要严格执行,取决于有多大的胆子。

    目前范鞅还只是公子,并没有成为范国的君王。

    荀会带着荀军过来,一个不应该出现的人物也来了。

    那人是彘裘,一回到范国就求见范鞅,得到接见之后讲了不少话,大意上就是范国遭难,愿意共舟共济,等等吧啦吧啦之类的话。

    随后,彘裘一再接触范国公族的封主,人倒是见了不少,谈了什么传得云里雾里。

    吕武得到彘裘的求见并没有接见,甚至还让人传话,劝彘裘既然已经别出,好好回去“柯”过自己的日子。

    正是因为这样,范鞅好像是更信赖吕武,导致更多的时间来到汉军营盘,很多事情也乐意听取吕武的意见。

    到底是彘裘得知范国的惨况,主动要来“新郑”呢,还是荀氏的手笔?

    另外,彘裘是回国共赴国难,还是想搞什么东西?

    关于彘裘到底想搞什么,一时半会很难有个判断,原因是他一再强调自己的回国是为了同舟共济,暂时也没有针对权力方面提出什么诉求。

    吕武不见彘裘的理由很简单,并不是刻意讨好范鞅或给予安全感,纯粹是范国现在没有一国之君,而彘裘有被士匄驱逐的历史,再来是范国正在面临险境,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才不见的。

    如果彘裘回国是中行吴的手笔?吕武会很看不起中行吴。

    范国的境况都那样了,极度需要一个安稳又团结的内部环境,好挖掘出更多的潜力来进行抗战,多了一个彘裘来搅局,中行吴是多怕范国这一次不灭亡啊?

    范国灭亡了对中行吴有什么好处?还是说中行吴认定范国不会灭亡,并且彘裘哪怕无法夺得君王宝座,也能在范国成为位高权重的人物,日后会对荀国有所助益?

    吕武很能确定一件事情,那就是荀国和韩国已经对汉国产生了足够的警惕,到了近乎于撕破脸的地步,差的就是楚国或汉国给予他们的压力太大,导致他们硬生生维持着最后的体面。

    要说起来,汉国有意吞并其它“三晋”,并且已经在制定相关的计划,致使吕武没有指责韩起和中行吴的资格。

    可要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韩起和中行吴的行事手法方面真心跟吕武没得比。

    人家吕武有想法也有计划,做法方面却是让盟友无可指摘。

    在汉国没有将想法与计划付之行动前,甚至都没有显露出明显的端倪,仅仅是一些传闻就让韩国和荀国搞出了实际的动作,带来的后续影响还是很恶劣的那种,手段的孰高孰低,用得着细品吗?

    现在最开心的绝对是楚国了。

    楚国君臣站在自己的角度,认定只是小小施为了手段,一下子就让“四晋”内部产生那么大的裂痕。

    他们没有看到大股荀军和韩军抵达主战场,肯定会觉得是一个重创汉国的好机会。

    一旦楚军真的能够重创汉军,哪怕只是打了一个平手,前提是双方的伤亡都很惨重,后继必定还能使用邦交手段玩弄韩国和荀国,说不准能联合起来一块针对汉国?

    在这一段时间,楚国的使节出动非常频繁,不止是对韩国和荀国的动作,他们没有忘记齐国、鲁国等等一些国家,大有要联合全世界一起对抗汉国的动作。

    在楚国使节的嘴中,汉国是一个强大到令所有诸侯都需要产生足够警惕的国家,并且咬定“大一统”就是吕武提出的理念,再用“大一统”理论来阐述吕武是有多么大的狼子野心,用这个作为“基点”来规劝所有诸侯一起对付汉国。

    没有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战场的吕武,他对楚国在搞什么不是没有窥知,猛然间发现真的要让楚国宣传的舆论形成基调,恐怕汉国会渐渐成为历史上的秦国,遭到天下诸侯的一致敌视。

    吕武肯定是要做出相关的反制,不就是派出使节吗?汉国还能缺了能说会道的人?

    汉国的使节四处出动,渲染楚国有自己的文化与制度,反正楚国跟中原诸侯就不是一路人。这个是除非楚国愿意“诸夏化”,要不然就是不容抹杀的事实。

    然后,汉国的使节在齐国、鲁国等等一些国家那边,会提到对韩国、荀国不好的言论,没有讲得太露骨,大意就是汉国其实跟韩国、荀国的关系没有那么好,其实可以跟齐国、鲁国等国做好朋友,某天也不是不能合作一起针对荀国或韩国。

    汉国使节到了楚国,阐述的是“四晋一体”的说法,用以表述汉军为什么会大举南下,并不是汉国与楚国有什么深仇大恨,只是出于对盟友应尽的义务而已。

    汉国能为了盟友尽出大军,不能证明汉国在信义上面的可靠程度吗?

    再话锋一转,提到韩国和荀国的一些所作所为着实是让汉国感到心冷,要是楚国愿意撤兵离开范国,汉国对范国的盟友义务也就达成,今年或是明年就没有什么“四晋一体”的说法,汉国也许能跟楚国当朋友呢?

    在这一点上,楚国君臣尽管是对汉国使节的话将信将疑,不耽误他们感到心情振奋。

    没人愿意看到一个团结的“四晋一体”,那可是比曾经晋国更恐怖的存在。

    能让“四晋”自己内斗起来,对包括楚国在内的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老实说,当时就有楚国的大臣提议退兵,附和的人还不少,却是遭到了熊招的一票否决权抵制。

    以为出动大军是那么轻易的吗?

    知道有多少贵族忙得虚脱,又是拿出了多少资源,对国家造成什么影响吗?

    集结起大军,刚抵达战场却是马上撤退?什么混账才能干出这种事情啊!

    即便对胜利没有信心,明知道会出现损失,该有的损失也是要付出,远比玩弄军队的心态,代价上面要小得多了。

    多余的话熊招没有说,只是表达了一定要开战的意志。

    他为什么非打不可?除了不能集结大军就玩撤退之外,展现出楚国的强大是一个目的,再来就是盟友的军队怎么能回去,还有那些对自己的意志贯彻不彻底的贵族是不是也该削弱一波?

    “此战罢了,诸事再议。”熊招太明白楚国内部也在酝酿风暴,一起让风暴在内部肆虐,不如用外战来释放。

本站推荐:续南明福晋有喜:爷,求不约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锦绣清宫:四爷的心尖宠妃大宋小郎中西隋帝国绝色狂妃:鬼王的神医宠妃恶魔少爷别吻我誓要休夫:邪王私宠小萌妃农女当家:捡个将军来种田

春秋大领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恋上你看书网只为原作者荣誉与忠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荣誉与忠诚并收藏春秋大领主最新章节